某岛

… : "…アッカリ~ン . .. . " .. .
December 6, 2010

《毛泽东的读书生涯》书摘 …

( … 有所思,摘之,读之亦觉隽永,假时,竟摘录全章… 粘至此处愿与诸君共飨 …)
–GMT +8 2010 Dec 6th 17:00 于一校区图书馆 。。。

毛泽东和他的老师

师承关系,是成才必不可少的条件。毛泽东与他的几位老师有深厚的感情。

1906年,毛泽东到离家七八里的井湾里私塾读书。这是一个阔人家开的“经馆”,条件比较好,毛宇居在这里当塾师,给学生们讲授《春秋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等经书。在私塾里,学生应叫老师为 “先生”,可毛泽东按辈分叫毛宇居为 “大哥”。这使毛宇居非常生气,还动手打了他。

1952年下学期,毛宇居到北京,将韶山小学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,请他题写校名。毛泽东欣然命笔,写下了 “韶山学校” 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。毛宇居问他:“怎么不写韶山小学呢?”毛泽东笑着说 :“学校不是还要发展吗?可以办小学,也可以办中学,将来还可以办大学哩!”毛宇居听了,深深敬佩毛泽东的深思熟虑,连连称赞:“好!好!”

1958年8月,毛宇居再次赴京,向党中央、毛主席汇报湘潭大学的创办情况,并请他题写校名。毛泽东说:“我的字写得并不好。我小时候读书得那个东山学校几次来信要我写校牌,我都未写。假如我给你们写了,那他们就会有意见啦![1]” 毛宇居说:“这个问题好办,你写两张,湘江东山学校得那张由我替你送去,两县人民不就都满意了吗![2]”毛泽东笑了。[3]

1956年6月26日下午,毛泽东到韶源一带视察,同毛宇居老人亲切地手拉着手,不时询问稻田管理措施、产量。晚上,毛泽东请毛宇居和韶山地老地下党员、赤卫队员、革命烈士家属及主要亲友来到他地住所座谈、共进晚餐。毛泽东举杯首先给毛宇居敬酒,毛宇居急忙揣怀起身,对毛泽东说:“主席敬酒,岂敢岂敢!”毛泽东即答:“敬老尊贤,应该,应该!”[4]

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时,有四位老师。样昌济先生,即杨开慧同志地父亲,是毛泽东地老师。教伦理学和哲学。中国的宋明理学和德国的康德哲学,是他所最熟悉的。后来杨先生又到北京大学教伦理学。在一师期间,杨先生对毛泽东很器重,他在1915年4月的日记中说:“毛生泽东,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,仅隔一山,而两地之语言各异。其地在高山之中,聚族而居,人多务农,易于致富,富则往湘乡买田。风俗纯朴,烟赌甚稀。渠之先父亦务农,现业转贩,其弟亦务农,其外家为湘乡人,亦农家也,而资质俊秀若此,殊为难得。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,引曾涤生、梁任公之例以勉之。毛生曾务农二年,民国反正时又曾当兵半年,亦有趣味之履历也。”杨先生向章士钊举荐时说:“吾郑重语君,二子(毛泽东,蔡和森)海内人才[5],前程远大。吾不言救国则已,救国必先重二子。”(章士钊:《杨怀中别传》)毛泽东也极为尊重杨先生:“弟观杨先生之涵宏盛大,以为不可及”,杨先生 “弘通广大,最为佩服”。[6]毛泽东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阶段,样昌济对他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。[7]后来,毛泽东在回忆一师生活时说:“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样昌济[8],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[9],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。他教授伦理学,是一个唯心主义者,一个道德高尚的人。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的信仰,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。…… 在我的青年时代,样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。”无论是在毛泽东的思想观点,还是在他的人格磨练中,我们都可看到样昌济的痕迹。

袁吉六先生,是湖南宝靖的一位进士,在第一师范教书多年,写得一手好字,做的一手好古文。毛泽东在学生时代练就了一手好文章,他后来回忆说:“我能写古文,颇得力于袁吉六先生。”[A]

符定一先生。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。后来文史馆成立,他任第一任馆长。当时,在符先生看来,文史馆成立,他任第一任馆长。当时,在符先生看来,文史馆员不过文、老、贫而已,并没有什么了不起。毛泽东对此则补上一句曰:“还要才、德、望。”意即还要有才干、有道德、有威望。这对符老是一种安慰,也足证毛主席始终尊敬老师。符老至诚用户共产党,还以一人之力,著出一部三十六卷德大书《联绵字典》。

徐特立先生。是湖南长沙五美乡人,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,为党,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。1913年到1919年,在第一师范教教育学,各科教学法、修身等课,还兼任教育实习主任。他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,艰苦朴素、谦虚勤奋的作风,给全校师生印象最深。他讲课时,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,不谈抽象空洞的大道理;他常以古今中外模范人物的嘉言懿行[B]来启发学生,并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指点学生。例如他讲,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节约,而且能使人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,锻炼坚强的意志。当时,徐特立针对一师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存在贪多图快、囫囵囤枣的毛病,[C]结合自己读书向来以 “以少为主”,以彻底消化为主的经验,提出 “不动笔墨不看书”的主张,即读书时一定要记下心得和书中精粹之处,正处于探索为学之道过程中的毛泽东,非常认真的学习他的读书方法,很注意把读书、思考和批注结合起来。

徐特立的高尚品品德对毛泽东影响很大。因此,当徐老六十诞辰时,毛泽东高度赞扬说:“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,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,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。当革命失败的时侯,许多共产党员都离开了共产党,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[D],你却在一九二七年秋天加入共产党[E],而且取的态度[F]是十分积极的。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,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,还要不怕困难,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。什么‘老’,什么‘身体精神不行’,什么‘困难障碍’,在你面前都被降服[G]了。而在有些人面前呢?却做了畏?不前(认不时。草字头+恩。)的借口。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;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‘半桶水’,都偏要‘淌得很’。你是心里想得,就是口里说得与手里做的;而在有些人[H]他们心之[I]某一角落,却不免藏着一些腌腌脏脏的东西。你是任何时侯都是同群众[J]在一块的;而在有些人却似乎以脱离群众为快乐。[K]你是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;[L]而在有些人却似乎认为纪律只是束缚人家的,自己并不包括在内。你是革命第一,工作第一,他人第一;[M]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,休息第一,与自己第一。[N]你总是拣难事做,从来也不躲避责任;而在有些人则只愿意拣轻松事做,遇到担当责任的关头也就躲避了。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[O],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。当你六十岁生日的时侯写这封信祝贺你,愿你健康,愿你长寿,愿你成为[P]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。”字里行间,透露出对徐老的崇敬之情。建国初,一次徐特立从南方来到北京,毛泽东邀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饭,专备了几样家乡菜为老师洗尘,席上,一碗湘笋,一碗青椒,这是两人都爱吃的。毛泽东抱歉道:“没有好菜吃。”徐老说:“人意好,水也甜嘛!”[Q]上桌前,徐老对毛泽东说:“您是全国人民的主席,应该坐上席。”毛泽东马上谦让道:“您是主席的老师。‘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’,您更应该坐上席。”他硬让徐老坐了上席。几日后话别,毛泽东将自己的呢子大衣[R]送给徐老,徐老激动不已。

此外,还有方维夏、黎锦熙、王季范等道德高尚、学术渊博、思想开明的老师,都曾对毛泽东有过较大影响。

建国以后,毛泽东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领袖,知识渊博举世闻名,但他仍重视向有专长的人学习。1959年6月,毛泽东回到离别32年的故园——韶山,深有所感地写了《七律*到韶山》,原稿中首句是 “别梦依稀哭逝川,故国三十二年前”。完稿后,他虚心请教身边工作人员梅白[S],梅白建议将其中地 “哭” 字改为 “咒” 字。虽是一字之变,但整篇诗得诗意[T]较前深刻,气势亦更宏大,毛泽东连连称赞道:“改得好,改得好!”[U]马上定稿为“别梦依稀咒逝山”。为此,毛泽东称梅白为 “半字之师”。从这里可见,毛泽东虚心求学、坦诚待人得博大胸怀和尊师重学得高尚品德。


–Pg 15. 毛泽东和他的老师 《毛泽东的读书生涯》

弹幕:

[1]!!!
[2]我靠。。。
[3]。。。。。。
[4]注。。。注意标点符号。。。(最后句号地话岂不是更好?)
[5][词语辨析] 人材和人才有什么分别呢?
[6]弘通广大。。。#。。。。(尊敬。?。。)
[7]…。!!!!??!!!!
[8](样怀忠。。?。。。)
[9]但是似乎从前文得不到这里的论据。是否只是因为“留学生”?
[A]… 额,《毛泽东自传》里对这个事件是站在负面得角度引述的。。
[B]….. 被下划线了。。。
[C].
[D]我勒个去。。。
[E]记得真清楚啊。。
[F](。1927年。。秋天。。?。。。)
[G][词语辨析]降服和降伏怎么用。
[H] 当毛泽东在说有些人的时侯是否这个有些人也包含了自己?。嗯嗯。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心理学问题。。。
[I] 你怎么读到别人的心的。。。(通过反思自己。。。。嗯嗯。。引证了弹幕[H]的观点啊。)
[J]噗。。。
[K]!?(。。。?!)
[L]你是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;
[M]。。。。。
[N] 革命-出风头
[O] 文体方面。。。比较 弹幕[6]!!!!
[P] 愿弹幕与你同在。。。
[Q] 有情饮水饱。。。(ごめんごめん。。。我腐了。。)
[R] 这是什么。。?
[S]筱。。。
[T]牛X。。。。(我还是觉得泣更自然一些也更好。。)
[U]为什么。。?